清新洞见 | VR赛道重燃:技术持续突破,应用多点开花

2021-06-09
526


2021年,Metaverse(元宇宙)成了一个热门词汇。


Metaverse最早由科幻作家Neal Stephenson于1992年在其著作《雪崩》中首次提出,意为多元宇宙或多元空间。在如今全行业内卷的背景下,指向自然释放多余空间、产能的Metaverse概念显得尤其有意义。

 

清新资本合伙人曹抒阳在《清新资本虚拟未来主题沙龙》上提出,成熟的VR技术能够提供很强的沉浸式体验,从而构建“从零建起的虚拟世界”(VR-based Metaverses)。VR行业是否能在2021年迎来发展机遇?中国公司是否能够在当下的产业浪潮中占据一席之地?VR行业的未来将会达到怎样的规模与势能?

 

清新资本在《2021 VR研究报告》中试图做出解答。

 

行业泡沫


VR并不是一个新赛道。

 

经清新资本梳理,VR行业以2012年Oculus Rift的推出为节点步入消费者级时代;2014年,Oculus作价20亿美元被巨头Facebook收归囊中。

 

此后的2016年,VR产业在中国迎来产业热潮。相关统计显示,彼时伴随虚拟现实被列入十三五规划,一时间有超过3000家创业团队涌入VR赛道,其中不乏乐视、暴风、迅雷等巨头玩家。

 

           

然而仅仅发展了一年时间,VR赛道就迅速进入冷静期。清新资本分析认为,技术不成熟导致的C端体验差、产品性价比低是行业步入寒冬的主要原因。

 

清新资本研究显示,最开始VR产品以slide-on手机VR盒子和依托于外部处理器(电脑、游戏机等)的PC-VR为主。

 

 

其中,VR盒子基本没有追踪方案,人与虚拟世界仅通过视觉相连,缺乏沉浸感。且当时slide-on的手机盒子基本与手机共用同类型芯片,准入门槛低但消费者体验差,仅能满足低级观影需求。

 

而PC-VR虽然体验较好,但需要用户在房间各处安装定位追踪系统,且对电脑硬件要求高,发展至今,用户基本为硬核玩家。

 

除此之外,内容创作力的缺失也是VR“哑火”的重要原因之一。

 

清新资本表示,即便当时国内已有部分项目能在硬件层面满足用户的基础需求,但是内容侧的短板却迟迟没有补齐。

 

底层技术和内容能力的双重乏力使得大众的热情快速降温,到2016年末,VR方向的创业者成片地倒下,只留下巨头企业和极少数综合实力过硬的创业公司苦苦支撑。

 

直到2020年,沉寂已久的VR赛道悄然复苏。

 

逆势重启


2020年,全球实体行业因疫情遭遇重创的档口,反而是VR逆势重启的窗口。

 

随着疫情蔓延,在居家办公、健身的需求带动下,Facebook的Oculus Quest 2仅在2020年第四季度就卖出了109.8万台,一举超过索尼的PS VR和Valve的Valve Index。此外,爆款VR游戏《Beat Saber》和《Half-Life:Alyx》的诞生,也为Steam吸引了大量VR用户海外的VR用户。


热潮很快涌向国内产业市场。

 

清新资本认为,今天VR产业的供给侧已经基本成熟,且需求侧也在全球范围内被验真,中国VR产业即将迎来发展机遇。

 

从供给侧来看,目前VR领域逆势重启的背后盘踞着技术的革新。

 

产品形态上,相比2016年的VR盒子和PC-VR,今天的中国VR硬件市场上,内置处理芯片的一体机已然成为主流。部分主流厂商产品经历了2-3年的研发积累,实现了产品级调优,基本在“沉浸感-舒适度-性价比”之间找到平衡。

 

用户体验上,今天业界普遍选择以Oculus Quest 2为标杆,基本确定了IMU融合计算机视觉的定位追踪方案,以惯性测量单元为主,结合计算机视觉消减累积误差,目前已经能以较低成本实现较高精度与可靠性的六自由度交互(6DoF)。

 

除此之外,当今主流厂商的新一代产品普遍已经搭载高通专为VR量身定制的XR2芯片,CPU与GPU性能相比骁龙835芯片翻倍,视频带宽为4倍,支持6倍以上的分辨率,同时拥有11倍的AI计算性能。

 

显示的技术路线也已基本确定:屏幕以Fast-LCD为主,且单眼4K已经成为标配,光学方案以菲涅尔透镜为主,并伴随上游产业迭代而持续成熟。

 

根据中国信通院标准,目前全球或中国VR消费者级产品已达到部分沉浸的水平,并预计在2022年实现深度沉浸。

 

 

从需求侧来看,全球的VR设备需求正在持续释出。

 

清新资本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VR出机量422万台,中国VR一体机设备出货量约为32万台,约占全球出货量的7.6%,相比其他消费电子产品约20%的份额,还有广阔的提升空间。

 

奇点降临

VR产业迎来质变,全球巨头都在加速布局。

 

现阶段,谷歌、索尼、微软、HTC都在积极投入这场军备竞赛,当然最出挑的还是Facebook。从2014年收购Oculus开始,Facebook已经在VR这件事上继续投入了近50亿美元。

 

反观国内,历经2016年的产业“过山车”却依旧守得住寂寞的公司,正在今天迎来收获期。

 

清新资本报告显示,当下国内VR领域的主要玩家大多成立于2014-2017年,且格局相对稳定。其中,硬件头显玩家普遍拥有大厂背景,典型如来自小米生态链的临奇、出身锤子科技的所思、脱胎于迅雷的大朋等等。



巨头之外,不少实力不凡的创业公司也在产业飞升的2020年崭露头角。

 

爱奇艺智能从2016年开始布局相关领域,在产业的低谷阶段依然做出了全球领先的VR产品。稳定发展至今的爱奇艺智能已经是一家集内容、软件、硬件三位一体的公司。

 

同样出彩的还有专注打造虚拟内容基础设施的魔珐科技。目前魔珐科技通过虚拟云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致力于解决VR产业的质量、效率和产能问题。此外,魔珐科技还打造了虚拟偶像“翎Ling”。其不仅是中国第一个登上央视综艺的虚拟偶像,也是第一个登上《Vogue Me》封面的虚拟偶像。

 

 

站在资本视角,VR赛道产业链的各环节均已显露出不少投资机遇。

 

清新资本认为,VR产业上游的内容方面方兴未艾,影视、游戏、社交、偶像IP等环节值得优先布局;产业中游的一体机品牌商与内容集成商直接面向消费人群,具备一定的成长期机遇;而下游的VR线下LBE属于产业特有业态,同样值得关注。



资本的力量正在打开新老交替之间的产业蓝海,属于国内VR产业时代也已扑面而来,目前可以大致测算出的国内头部硬件厂商的出货量正在呈现惊人的爆发潜能。

 

清新资本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07年,iPhone发售时全球销量达到300万台,而3年后某国产品牌推出的替代品,全产品线为iPhone全产品线当年全球出货量的6.4%。发售于2020年的Oculus Quest 2,其全产品线与2007年iPhone的销量规模恰好相近,不妨大胆推测,按照Oculus Quest 2全球出货量的6.4%计算,中国VR头显在2021年消费者级市场的最终出货量或将接近20万台。

 

 

毋庸置疑的是,2021年,VR已经从容的步入良夜,无论是硬件、内容、生态系统的建设还是资本和玩家的站台,产业的各方面都已经臻于成熟。

 

今天行业要判断的已经不是VR会不会成功,而是什么时候能成功。

 



关于虚拟未来,关于Metaverse——清新资本虚拟未来主题沙龙圆满举办

清新洞见|VR赛道短期投资条件已相对成熟,AR、MR更适合长期布局

清新洞见|成长期投资如何抓住科技+创新的主线布局未来

清新资本宣布成立二期人民币基金,首次关账金额超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