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投资 | 爱德曼副总裁徐真:氢能发展不宜拔苗助长 降本方能赢得市场一席之地

2022-08-30
835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王雪

日前,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公示,爱德曼氢能源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德曼)名列其中。2016年,爱德曼在浙江嘉善成立,以设计、制造、销售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为主。


与同行业燃料电池系统企业相比,爱德曼的特色是垂直整合燃料电池全产业链。爱德曼总裁徐黎明在接受公开采访时指出,爱德曼在燃料电池行业是唯一一家自产生产线、百分百自研自产系统及金属双极板、膜电极、电堆三大核心零部件的企业。


为了拓宽燃料电池应用场景,联动同行业企业,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2020年5月爱德曼在上海设立子公司——上海青氢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青氢)。2022年1月,上海市政府公布2021年度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6家牵头单位,上海青氢是其中之一。


“上海本地的燃料电池系统或核心零部件企业基本是专业化分工生产,具体负责产业链其中一环,但爱德曼是全链条自研自产,双方发展思路不一样,使得子公司上海青氢与上海同类企业交流较少,所以下一步扎根上海,融入产业生态圈至关重要。”爱德曼副总裁、上海青氢总经理徐真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


爱德曼的核心技术优势体现在哪里?子公司上海青氢又将如何扎根上海?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爱德曼副总裁及上海青氢总经理徐真,以下是采访实录。


爱德曼副总裁、上海青氢总经理徐真/受访者供图

零部件自主可控


问:爱德曼的技术优势是什么?


徐真:核心零部件的自主可控是我们的优势,企业通过自研自产金属双极板、膜电极、电堆,从而熟练地掌握产品性能匹配,所以我们的产品中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的迭代速度会更快一些。比如,2021年,爱德曼依托双极板、膜电极新一代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完成第八代燃料电池技术的迭代,使得燃料电池系统的平均质量功率密度提升12%,体积功率密度提升20%。今年年底,爱德曼223KW单电堆燃料电池通过了国家机动车检测中心强检。截至当前,已有500台燃料电池汽车搭载爱德曼金属双极板电堆,累计里程超2000万公里。


问:接下来爱德曼的上市计划是怎样的?


徐真:有上市打算,但要水到渠成,当爱德曼收入稳定增长时就考虑上市,而不是因为某个特定事件推动营收大幅增长,比如冬奥会大批量使用燃料电池汽车等。



要与时间交朋友


问:当前行业内产品更新迭代的速度非常快,240KW、260KW甚至是300KW的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层出不穷,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徐真:站在宏观视角是好事。技术不存在泡沫,大功率产品需求永远存在,产品出来一定有用武之地,如果我们优先做出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就能拓宽应用场景。比如300KW、500KW的产品可以应用在船舶上,当其他国家还把燃料电池系统应用在汽车上时,中国已在船舶、飞机上有应用,国际竞争力不言而喻。


但对于个别企业来说,一定不能盲目跟风,如果没有定力和研发思路,被别人带着跑,不惜代价地加班、挖人,意义是不大的。另外也要注意问题所在,比如大功率产品应用场景配套设施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行业标准不统一,检测机制不完备等。所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要与时间交朋友,任何新能源成为主流至少需要20年时间,参考锂电池、光伏的发展亦是如此。


问:近段时间,许多氢能企业在IPO,但财务报表几乎都有持续亏损、应收账款高、客户集中等问题,如何解释这一共性?


徐真:首先,氢能产业没有形成真正的市场化销售机制,但政府和资本方确实想推动其发展,而且科创板也降低了上市标准,所以大家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再有,财务报表显现的问题是这个行业所处阶段的必然结果。目前氢燃料电池产业处于初创期,需要依靠政府补贴,但在此种补贴非可持续的情况下上市,财务报表是扭曲的。对于现阶段的企业而言,要摆脱对政府补贴的依赖,努力降低成本,产品需求量才会提升,财务报表也会越来越好。


深耕上海市场需求


问:爱德曼子公司上海青氢落户青浦主要发展目标是什么?


徐真:第一个目标是我们看中了上海有广阔的燃料电池应用场景,青浦区是中国主要物流基地之一,但是氢能应用渗透率低,所以上海青氢会加大跨行业交流,提高市场的氢能应用渗透率。


另一个目标是给上海燃料电池发展注入新动能。在青氢落户前,上海的燃料电池系统企业更注重下游应用场景的布局,但上海青氢希望发展上游的核心零部件研发与应用。


最后一个目标是上海青氢作为青浦氢能产业的开荒者,希望带动起青浦氢能产业发展。


© 2016-2024 清新资本 沪ICP备20210047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