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投资 | 专访爱德曼氢能:氢能将进入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2021-08-09
873


2016年,中国氢能产业还处在黄金时代的黎明前夕,但在2014年,日本丰田推出业内首款商业化量产的Mirai燃料电池乘用车,已经让一些坚定的氢能信仰者看清了氢能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巨大潜力。早已关注氢能行业多年的徐黎明就是其中一员。2016年,他带领团队成立爱德曼氢能源装备有限公司,率先开始了在氢能产业的抢滩之战。

 

与那时相比,2018年后的氢能行业已经在外部环境的多方助推之下,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而具有先发优势的爱德曼,坚持走自主技术创新的道路,也已经准备好迎接属于他们的黄金时代

 

氢能革命,大势所趋


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压力持续增大,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推动氢能产业发展,而国内在这一领域也在逐渐加快布局。

 

2011年以来有关部门已经从战略、产业结构、科技、财政等方面相继发布了一系列政策,引导鼓励氢燃料电池等氢能产业发展;2019年氢能源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任务中明确将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2020年,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提出后,氢能产业关注度进一步攀升,相关企业开始加速、加大在氢能产业的布局和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曾表示,氢能战略是国家的大战略,也是碳中和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在可再生能源的长周期、大规模储能调峰中将扮演重要角色。

 

这一判断与爱德曼不谋而合。在爱德曼看来,氢能产业的前景除了绿色能源的身份外,更大的作用在于能源安全,减少我们对外部能源(尤其是石油)的依赖,甚至改变全球的能源格局。

 

具体到应用上,横跨海陆空三领域的交通是氢能的主要场景之一,现在应用较多的还是在陆地交通上,未来在远洋和航空领域优势更为明显。

 

爱德曼介绍,与当前主流推动的锂电池相比,氢燃料电池应用在汽车上,主要有两方面的优势。

 

最突出的一个优势是加氢时间短,续航能力长,以丰田刚刚推出的二代乘用车为例,加氢5分钟,车可以跑600多公里,这个数据是同时间条件下锂电池的9倍。这一重要优势让氢、锂两套解决方案有了实质上的区别。

 

第二个优势则是氢燃料系统几乎不受低温影响,从而可以避免冬季寒冷气候条件下,续航里程大幅下降甚至车辆无法启动的情况。这也是锂电池此前被人诟病的主要短板之一。

 

当场景从交通扩展到储能等更多领域时,氢燃料电池安全、环保等优势又进一步体现出来了,大家可能对氢燃料电池有些误解,它虽然叫燃料电池,但它其实不是一个电池,而是一个发电机。明白了这个,氢能解决方案的优越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政策的支持、技术的进步、生态的完善,都在同步推动氢能产业成为大势所趋,这也证明爱德曼选择了一条广阔的道路。

 

现在确实处在一个商业化的初级阶段,我们判断未来这个市场的潜力可能有十几万亿,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徐黎明表示。


氢能2050年应用规模预测

 

中国氢能,全力追赶


全球来说,日本的丰田在氢能相关技术和商业化上都是非常领先的。目前国内的氢能产业处在一个快速追赶的过程中。

 

爱德曼提到,在紧锣密鼓向全球氢能产业看齐的过程中,中国的几项优势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是得益于可再生资源充足,国内绿氢来源比其他国家更为丰富,这就使得氢燃料电池的运营和使用成本能够逐渐降低。第二个优势也非常显著,就是中国制造。当前绿氢生产成本中占比较高的是电价和设备成本,占比分别达到 50%和40%,而中国成熟的制造业体系,使得设备生产的成本优势非常突出,工艺迭代的速度也比较快,从使用端来讲购置成本就降下来了。第三个优势同样是中国独有的,即应用场景非常多,且单个场景里面市场规模也更大。

 

三个优势叠加政策支持,爱德曼表示:我们非常有信心,国内的氢能产业会快速追赶达到全球领先水平的。

 

跑赢马拉松第一站


在国内奋起直追的氢能大军中,爱德曼是走在第一阵营的选手。

 

2016年至今的5年,爱德曼在自研技术突破和生产布局拓展上都下了一盘大棋。

 

目前,爱德曼氢能是国内极少数能量产金属双极板电堆的公司之一,双极板采用金属板工艺,生产效率远高于采用雕刻和模压为生产工艺的石墨板。此外,膜电极、电堆等燃料电池生产线上几乎所有核心零部件,爱德曼均已实现自研自产,爱德曼是国内少数掌握金属板涂层、催化剂浆料、碳载铂等膜电极核心配方工艺的企业。

 

用五年时间积累的技术优势如今已成为爱德曼的核心壁垒之一。与之相得益彰的是装备壁垒,即爱德曼生产核心产品所用的特种设备和生产线,也是自己生产的,有装备生产能力,可以让我们在每升级一代产品的时候同步升级工艺和工艺装备,使得我们迭代速度更快,毛利率更高。

 

更重要的是,从技术到设备到材料迭代的综合实力,也让爱德曼在降低氢能使用成本的路上始终先人一步,而成本正是当下遏制氢能大规模使用的核心因素。

 

成本的下降是多方面努力共同的结果,这种系统性的能力目前在行业内应该还是稀缺的。徐黎明表示。

 

自2017年以来,爱德曼持续努力,已经将电堆系统的售价从每千瓦几万元降低到了每千瓦几千元,这个成本还会持续降低,我们预计2030年基础设施会建设得比较完善,届时氢燃料电池的运营成本将低于锂电池。目前,爱德曼氢能也在积极参与加氢站的合作建设。



数据统计,2020年燃料电池装机量及配套汽车数量上,爱德曼均为国内第一。但在爱德曼看来,这不过是刚刚开始,国内还处在氢能源燃料电池商业化的一个初期阶段,我们认为这个市场是潜力非常大的,但这个竞争过程就像一场马拉松,第一阶段的成绩并没有那么重要。

 

爱德曼坚信氢能产业未来更大的市场机会来自于补贴去掉以后的市场化竞争,那才是一场可以真正验证一个公司技术实力,以及长期降低成本、能够大规模生产等实力的比赛,我们拥有这个实力,所以很看好未来爱德曼可以在行业里保持持续领先。

 

基于这一系列优势,爱德曼主要布局了交通与储能两条重要的业务线。目前,车辆已经上路,远洋与航空领域应用也已进入探索阶段。储能则是对储能发电的开发,满足电力部门削峰填谷的需求,对落实碳中和与减排的国策有重要意义,储能和分布式发电目前都处于示范区的阶段,预计未来一两年我们就可以把这条线进行商业化落地。


资本加持,布局加速


在爱德曼发展前期,几乎很少接受资本的参与,一直采取稳扎稳打的战略。但随着2018年之后,整个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爱德曼也加速了在全国的布局。这一阶段,资本的加入就成为很大的资金和资源助力。


清新资本看好爱德曼的原因非常简单,作为行业的头部标的,爱德曼在产品技术研发、产业链上下游布局等各方面的表现都非常优异。爱德曼在接触清新资本后,便发现了清新资本对整个行业的深度认知和产业布局的特色打法。双方几经接洽,在今年6月,清新资本独家领投了爱德曼近亿元A轮融资,也是爱德曼成立以来完成的首轮投资机构的融资。


我们引入融资最大的一个初衷是为了引入更多的资源方,大家可以一起携手,共同把氢能产业发展起来。徐黎明表示。

 

在短短的一个月后,爱德曼宣布完成近亿元A+轮投资,由中信建投资本、潇湘资本参与。本轮融资,爱德曼将主要用于团队建设和研发投入。此外,爱德曼将于年底启动下一轮融资。

 

当前,爱德曼已在浙江嘉善、广东佛山、山东淄博、上海青浦、北京大兴等地建立了生产基地,拥有10,000台/年的生产能力,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国内综合竞争力排名第一的氢能企业。爱德曼正坚定地走在这条路上。




清新投资 | 爱德曼与吉利新能源商用车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清新投资 | 国内领先的燃料电池生产厂商爱德曼获得近亿元A+轮投资

清新洞见 |「碳中和」风口下的循环经济投融资指南

清新投资 | 清新资本领投国内领先的燃料电池生产厂商爱德曼氢能,助力中国能源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