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全国碳交易市场也于7月16日在北京、上海、武汉三地正式开市。
这一系列动态都表明,随着「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构建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和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已提上重要日程。
这对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这一术语在中国则出现于90年代中期。
国家发改委对循环经济的定义为,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以这一定义为基础,《规划》围绕工业、社会生活、农业三大领域,提出了「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部署了五大重点工程和六大重点行动,并确立了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
图片来源于国家发展改革委
目标提到,到 2025 年,循环型生产方式全面推行,绿色设计和清洁生产普遍推广,资源综合利用能力显著提升,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废旧物资回收网络更加完善,再生资源循环利用能力进一步提升,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基本建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再生资源对原生资源的替代比例进一步提高,循环经济对资源安全的支撑保障作用进一步凸显。
其中,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到5万亿元是关键指标之一。
为实现上述目标,《规划》同时提到三个重点任务,其中「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资源循环型社会」是当前最热门的产业议题之一。五大工程中的「城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工程」与六大行动中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提质行动」「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专项行动」等均与此息息相关。
本文将就这一重点任务中「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与「规范发展二手商品市场」两项内容进行重点探讨。
《规划》在提到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时强调,要积极推行「互联网+回收」模式,实现线上线下协同,提高规范化回收企业对个体经营者的整合能力,进一步提高居民交投废旧物资便利化水平。规范废旧物资回收行业经营秩序,提升行业整体形象与经营管理水平。
清新资本被投项目爱分类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爱分类是2018年12月由爱回收孵化的可回收垃圾服务品牌,为居民提供一站式可回收分类、交投、积分兑换服务。公司通过前端铺设智能垃圾回收柜,后端建立自动化分拣厂大幅提升回收产业链效率。
这背后,是垃圾分类的刚需。
近年来,居民消费能力持续提升,带动城市生活垃圾生产量增长;与此同时,前端回收、运输、分拣平台的出现提升了各环节运营效率,后端回收技术发展则提高了回收利用率,再加上政策法规陆续出台,要求2020年回收利用率达到 35%,多层面提升和驱动垃圾分类市场规模增长。
根据央视频《正点财经》栏目报道,垃圾分类后,可回收垃圾的投放出现了一些问题,(爱分类)将垃圾分类网络和再生资源回收网络融合起来,有效解决了以往可回收垃圾「高价值抢着收,低价值没人收」的尴尬局面,实现了可回收物的最大化资源再利用。
经济下行刺激供给,居民出售闲置物品意愿提升,市场长期供大于求导致价差扩大,需求提振,使得二手商品市场持续走高。
清新资本研究数据表明,2016 年二手交易市场迎来爆发,并在 2017 年突破万亿,预计在 2025 年达到 4.2 万亿元稳定增长:经历爆发期后,在宏观经济走弱的背景下,2020-2025年将保持14% CAGR(复合增长率)增长,显著高于国内 GDP 增速。
完善二手商品流通法规,建立完善车辆、家电、手机等二手商品鉴定、评估、分级等标准,规范二手商品流通秩序和交易行为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举措之一。
《规划》鼓励「互联网+二手」模式发展,强化互联网交易平台管理责任,加强交易行为监管,为二手商品交易提供标准化、规范化服务,鼓励平台企业引入第三方二手商品专业经营商户,提高二手商品交易效率。
这一赛道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展现出清晰的未来趋势。
清新资本《循环经济市场研究报告》研究表明,二手交易市场规模将持续分化出千亿级细分市场。
2020年,二手手机等垂直类目占二手市场规模(不含二手车)70%,未来伴随高残值垂直品类交易价值被进一步挖掘,将孕育多个千亿级市场。如二手手机(13,087),二手数码(3,052),二手家具家电(1,802)和二手服装(1,361)等,占比达到80%。
中国二手交易市场规模与增速
以闲鱼为代表的C2C二手交易平台借助超级APP流量红利快速占据市场,但因难以同时满足细分品类核心痛点,垂直领域产生细分平台,且根据市场成熟度不同,已浮现出独角兽,如清新资本被投企业爱回收。
未来,二手交易垂直平台将有望涌现更多独角兽企业。
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行动
除三大重点任务外,六大行动中的「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行动」同样值得关注。
《规划》提出,要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溯源管理平台建设,完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体系;推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和废旧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提高余能检测、残值评估、重组利用、安全管理等技术水平,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体系等。
根据《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氢能未来将成为中国能源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清洁能源,可以替代化石能源,有助早日实现「碳中和」目标。预计2050年,氢能在能源体系中占比将达到10%,氢气需求量6,000万吨,加氢站10,000座以上,氢燃料电池车产量500万辆/年。
氢燃料电池车具备续航能力长、加氢速度快、低温性能佳的优势,适合在商用车领域大规模替代传统燃油车。
三种汽车能源性能指标对比
目前已落地的车型主要来自日本丰田和韩国现代;国内企业正在积极进行自主技术研发,早日实现国产替代。其中,清新资本被投企业爱德曼在燃料电池装机量上已在国内企业中位于前列。
当前,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仍面临重点行业资源产出效率不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规范化水平低,回收设施缺乏用地保障,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难,大宗固废产生强度高、利用不充分、综合利用产品附加值低等突出问题。
但无论从全球绿色发展趋势和应对气候变化要求看,还是从国内资源需求和利用水平看,我国都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本文涉及数据来源:
《循环经济市场研究》,清新资本
《“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
《中国再生资源行业发展报告2019》,国家商务部
*部分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国家产业信息网